眼视野和高度正相关不假,但插在最高的台子上也许反而会被旁边的雕像挡住——雕像不只是装饰品。眼位稍稍偏移一点点,树木和高台使得敌方经过断层区也不会被发现。
Rtz曾因自欺欺人躲在一棵树后,沦为笑柄被戏称Rtreez,但Major对阵OG时他最终还是靠着一棵树逃出生天。
竞技游戏永恒的真理——视野的本质是信息,地图越大地形越复杂,活动范围越大,信息量越大,游戏越有深度。
一棵树都能玩出花来,顶级的竞技,相比反应,经验、智商、灵性才是更崇高的品质。
Quantic Foundry 公司曾做过难度评测,纵轴为对反应的需求,横轴为对策略的需求,右侧白线为游戏认知阈值线,越接近这条线游戏越困难。
老一辈的FTG、FPS、RTS更接近传统竞技——依赖爆发操作、瞬时反映,容错率低。帝国红警是同质化的设计,星际争霸开启了竞技和平衡性的黄金时代,魔兽争霸注入了RPG和随机性,追寻异质化的出路,而“后MOBA”骨子里也是“同质化”的,像国际象棋,各司其职,选择都可量化,拼的是逻辑性、反应和失误率。
Dota类似围棋的“混沌理论”,给出基础条件然后在一个多变的棋盘里各显神通,拼的是经验、理解,神来一笔的临场发挥。生态链长多样性好,也有花样百出且对机制有巨大补充的物品。相比短兵相接,更像兵团战役,在策略层面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接近老一辈游戏,相比爆发反应,更依赖经验的积淀、绝活的套路、理解的升华,操作空间和地图要素都丰富许多,不容易被运营碾压,因此选手的黄金保质期也更长。
这是Dota的劣势,也是Dota的优势,更是竞技的魅力本源。
旧式魅力
TI9决赛日,当葛平爷爷穿着中国队队服出现在屏幕里给新英雄“虚无之灵”配音,很多人既惊讶又感动:“Hi小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配音演员葛平”。葛平老师的声音一如当年浑厚亲切,依然是那个超威蓝猫、鬼畜电葛炮,然而头发却已花白。
“很多玩家都听着我的声音长大,时间嘛,会改变很多,但这么久过去了,感谢大家还记得我。很久以前大家玩Dota1,如今大家玩Dota2,我觉得这就是经典能够存在,而且在中国办第九届比赛的缘由吧。”
周杰伦是90年代人的群体记忆,时间流逝,流行音乐的街车也渐行渐远,即便如此,周杰伦依然在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里登上微博超话第一,在微博这一新生代粉圈的地盘,力压一众当红小生,这是一代“老年人”情怀的力量。
我一直有感,Dota玩家都有一种“Old-school”的气质,并不是“守旧”,而是一种偏执的“怀旧情怀”。
80年代前的摇滚金属是“Old-School”,可是滚石、齐柏林飞艇各自都带有那个年代的烙印——献给那些在当下依然坚持旧式理念的东西。
很多玩家爱的不是竞技,也不是MOBA,爱的只是你Dota。
影魔名字“Nevermore”来自爱伦坡的《乌鸦》,寓意“永不复还”,它的原型则是魔兽的拉格纳罗斯。RTS、MMORPG、Moba这个链条的黄金时代也“永不复还”。但复古热潮下玩家总是想要回到香草时代——一个以便利性为代价,“自找麻烦”的年代,一个复杂、写实、充满探索欲的、激情四射的年代。2013年设计总监否定了这种老式执念:你以为你想,其实你不想。而如今怀旧服依然落成了。
拉格纳罗斯再一次站起身来,与TI9的站在山巅的影魔遥相呼应。
从魔兽到Dota,游戏的形式是游移的,但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
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财主汤姆·布坎农说过:“世上将马厩改造成车库的人多如牛毛,而将车库改造成马厩的,恐怕只有我。”
游戏产业五花八门,“车库”越来越多,“马厩”越来越少,但依旧有人沉醉于它。
新的和经典的是不同的,新的总会变为旧的,而经典的过一百年,也依然是经典的。
电子游戏发展五十多年了,“上瘾论—心流—积极心理学”这一套在网络时代已经过时了。玩家不是巴甫洛夫的狗,也不是斯金纳的老鼠。游戏不只是刺激组成的机器,不是一个消极机械的空间,不是量化可控的铁皮机器,玩家参与其中,享受它,参与它、改造它。模拟性和交互性,构建了一个可以深度参与的世界,这也正是DOTA这盘棋的乐趣所在。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Dota2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