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方面,同现代枪械所追求的标准化、模块化一样,使用相同的标准与模块,不仅可以让制造与维护它们的成本得到降低,而且就和前面提到的重型步兵战车一样,在面对多样化的战场局势时,在已有基础上进行改变绝对比从零开始要简单与高效的多,这也是坦克自大规模投入使用后所一脉相承的设计思路。
像是讲二战坦克时一定会被反复提及的谢尔曼坦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尽管M4谢尔曼坦克近5万台的交付总数不及苏联T-34坦克的8万4千辆,但自问世以来,M4谢尔曼坦克就有着从A1到A4的多种型号,在优化内部结构、升级内部配件的同时,盟军还对它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改装。除了换上威力更强大的M1 L/55坦克炮,变成M4A2(76)W坦克这种简单的升级外,M4也能通过换上英制17磅炮,变成令德军闻风丧胆谢尔曼 VC 萤火虫,从而实现威力强大的“变身”。
这些还只是改装的“低级版本”。由它改装出的M10、M36坦克歼击车,则彻底抛弃了原来的炮塔,采用了"M4底盘+反坦克炮"的融合式设计,而像是加装了推土铲、扫雷器的支援版本、套上了钢制浮筒的两栖版本也开始在战争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尽管M4谢尔曼坦克的纸面数据并不出众,但不菲的数量与极强的功能性还是让它成为了二战中最为成功的坦克之一。而这种针对不同战场局势的“融合”式设计思路,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被后世的坦克爱好者们奉为值得反复品味与咀嚼的经典案例。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源自二战的老古董们也逐渐退役,想要在现实中体验“融合”式设计的独特魅力已经越来越麻烦了。不过在像《坦克世界》这样的硬核军武游戏中,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种“融合”式设计所带来的别样体验。在《坦克世界》这次的“盛惠决战双十一”中,除了有各种各样的特惠活动外,111 VI与CS-52 C也作为活动的新车加入到了游戏中。
作为一辆由C系WZ-111底盘与J系IX级车TNH T Vz.51的炮塔“融合”而成的坦克,111 VI的炮塔除了有间隙装甲之外,它还拥有300毫米厚度的装甲和扁平的外形,这也就让想要打到车长塔的尝试变得异常艰难。而WZ-111的底盘以及360均伤,290穿的金币弹,则能让111 VI在同级房中几乎如鱼得水——只要你把裤裆藏好就行。
而CS-52 C则使用了来自B系X级坦克CS-63的“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是游戏中第一台配备该机制的VIII级坦克。在开启燃气轮机后,CS-52 C能够快速达到70千米/小时的速度,其机动性甚至可以媲美轮式战车,往往可以在开局最短时间内抵达敌人想都不敢想的位置。除了极快的速度外,CS-52 C还可以凭借自己中坦的优势,对试图抢点的敌方轻坦形成“降维打击”,进一步巩固并确保最终的胜利。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对坦克进行“融合”式的设计不仅是设计师们的灵光一现,更多的是在制造、维护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后的实际需求。而在游戏中,这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既能为像是《坦克世界》这样的军武游戏提供真实性与游戏性上的平衡,同样也能给玩家们带来从未有过的新奇体验,这种局面何尝不是一种“双赢”呢?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坦克世界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