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产地:苏联
如果让选出对后世坦克影响最大的坦克,T-34作为改变历史的武器,绝对是这一奖项的有力竞争者,作为一种1938年便已开始研制的坦克,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科什金设计T-34时充分考虑的苏联广袤而寒冷的作战环境,大马力的柴油发动机配合着克里斯蒂悬挂让T-34在获得了尚可的火力的同时还获得了远超虎豹的战略机动能力,而系统性质的倾斜装甲布置也让T-34获得了远超本身60毫米均质钢的防御效能,这让战争初期德军遭受了堪称恐怖的“T-34”危机。德军普遍配备于一线步兵的“37mm敲门砖”裸AP(穿甲弹)对T-34的穿透力基本为零,装备短75mm火炮的四号坦克及临时客串坦克歼击车的三号突击炮也对T-34的装甲无可奈何,只能召唤无敌88来打击。
而火力上,原本装备的76mm F-11炮同样也在战斗中暴露了火力不足的问题,苏联人立即着手进行升级,换装了新的76mm炮之后穿甲效果依旧不理想,无法1VS1的对抗德国虎豹。参照德国人将88mm高射炮搬上虎式坦克的做法,苏联人也将自己的85mm高炮搬上了坦克,换装更大型的炮塔,增设专职炮长与电台,让车长专心观察敌情与联络,使得T-34的作战效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完成进化的T-34被称为T-34-85,成为苏联逆推德国的钢刀。
步兵搭乘坦克作战可以为坦克提供掩护,是苏联人首创的步坦协同作战方式
作为苏联赢得二战的三大法宝之一(另两大法宝分别为ppsh-41战斗马扎和喀秋莎火箭炮),T-34带有倾斜装甲的设计思路对后世的坦克发展有着深远及革命性的影响,是战术标准、成本、综合设计的典范,在坦克历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全世界共生产了8.4万辆T-34坦克,即便二战在之后依旧有包括中国在内的40余个国家装备,甚至在近期的乌克兰冲突中依旧有T-34在街头飞驰的景象。
《战争雷霆》描绘的T-34-85进攻场景,坦克会战经常伴随作者制空权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