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投产的Mk.I轻型坦克(后更名为Mk.I中型坦克)在英国乃至世界坦克制造史上都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其出色的机动性和武器装备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曾风靡一时。然而,它的服役时间很短暂。两年后,该坦克被20世纪20年代最多产的坦克所取代:Mk.II中型坦克。
在使用过程中,Mk.I中型坦克既展现了优点,也表现出了缺点。例如,悬挂系统暴露了一个很大的缺陷。坦克悬挂是从一辆牵引车移植过来,而它并不太可能会在前线长时间活跃并经过验证。移到坦克上后,突出的悬挂部件成为了易受敌人步兵攻击的目标。敌人可以用任何武器,甚至是非反坦克武器来破坏悬挂。还有人抱怨道,驾驶员的位置造成大面积视野盲区。此外,即使是3磅(47毫米)火炮也无法满足军方当时的要求了。不过,火炮的问题更多是处于对未来的考虑。实际上,该火炮已足以对抗当时的绝大多数坦克。
由伍尔威奇皇家兵工厂生产的早期Mk.II中型坦克
1923年,Mk.I轻型坦克开始深度现代化改造。一年后,军方下单采购58辆编号为Mk.II轻型坦克的战车。这一名称没有持续多久,最终该坦克以Mk.II中型坦克的名称载入史册。同Mk.I中型坦克,该订单由两家厂商共同完成。WD编号T.61-T.95的坦克由伍尔威奇皇家兵工厂生产。维克斯有限公司获得了订单的一小部分:WD编号T.96-T118的坦克。
1925年,首批批量生产的Mk.II中型坦克开始抵达军队。车体和炮塔布局、引擎以及悬挂系统的整体设计保持不变。装甲与Mk.IA中型坦克相同:厚6.35-8毫米。
全新坦克上最大的变化是添加了悬挂系统防护。悬挂设计保持不变,不同的是安装了可拆卸的防护挡板。一方面,挡板可以保护悬挂免受小型武器的攻击;另一方面,在越野行驶时,也不会有泥土堵塞悬挂的风险。如果坦克在零度左右的温度下行驶,悬挂上的泥土可能会被冻住,使坦克无法移动。总之,这一问题从未在战斗中验证过。
同一辆坦克的右侧视角
车体前部也做了大幅更改。驾驶员舱区域的上前金属板改为倾斜式,同时驾驶员舱顶部被升高至与车体顶部持平。火炮俯角保持不变,然而驾驶员视野得到大幅改善。坦克左侧的舱门被更换为一个通风系统箱。另外,驾驶员舱右侧附近新增一个进气口。
除火炮之外,该坦克的武器装备与Mk.IA中型坦克相同。维克斯公司没有使用32口径长筒OQF 3-pdr Mk.I火炮,而是设计了一款40口径的长管火炮改装版。其编号为3-pdr Mk.II并装备在了全新坦克上。所有这些新设计使坦克重量增至13.1吨,但这并未明显降低坦克的机动性。
1926年,实验型可降式架桥坦克车
矛盾的是,Mk.II中型坦克既是退步也是进步。这些坦克的炮塔座圈中仅有3个轴承,而Mk.IA中型坦克有6个。此外,伍尔威奇皇家兵工厂使用的仍是表现不佳的9号履带。Mk.II中型坦克炮塔中霍奇基斯机枪的球形支架没有更改,而Mk.IA中型坦克上的则有所改进。至于为什么旧设计会被移植到Mk.II中型坦克上,原因不得而知。
据资料显示,首批Mk.II中型坦克总量后增至96辆(T.61-T.156)。制造商很可能无法交付全部WD编号的坦克,因此他们将维克斯公司为出口所生产的坦克(后文会详细介绍)也涵盖了在内。1925年,军方订购了19辆坦克:其中12辆由伍尔威奇皇家兵工厂制造,7辆(包括一辆指挥官坦克)由维克斯公司制造。1926年又加购了25辆坦克(17辆来自伍尔威奇皇家兵工厂,8辆来自维克斯公司)。额外的WD编号留给了Mk.II中型坦克:T.192-T.224及T.363-T.365。
两辆Mk.II中型箱式坦克之一
1926年,一辆坦克参加了工程设备实验。这辆坦克上安装了用于跨越障碍物的升降式架桥。同年,该坦克进行了机动测试,但似乎性能很差——因为18英尺架桥运载坦克车的想法最后被放弃了。
另一项实验对坦克做了更进一步的改造。1928年,一辆序列号为T.198的坦克被改装为指挥官坦克,名为Mk.II中型箱式坦克。该名称足以概括坦克的特征。坦克没有作战舱和炮塔,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大型箱式结构,周围装有维克斯机枪。箱子内部安置了无线电和其他指挥设备。这一改造得到了英国军方的认可,因此他们又加购了一辆。这辆WD编号为T.236的坦克是基于Mk.II*中型坦克底盘从头建造的。军方本计划再订购四辆Mk.II中型箱式坦克,并为其预留了WD编号T.349-T.352。然而,由于1929年的坦克大丑闻和全球金融危机,这一计划从未得到落实。
Mk.IIA中型坦克。此WD编号为T.427的战车是英军所用的最后一辆
1928年,军方订购了编号为Mk.IIA中型坦克的现代化改造款坦克。该坦克的许多属性与Mk.IA*中型坦克相同。例如,坦克未采用不可靠的9号履带,而是高品质的3号履带。炮塔中的霍奇基斯机枪被移除,仅保留同轴维克斯火炮。第三,通风设备上安装了装甲罩。最后,该坦克还装备了一个类似Mk.IA*中型坦克上的车长指挥塔,绰号“主教”。军方订购了10辆Mk.IA中型坦克,WD编号为T.418-T.427。7辆坦克由伍尔威奇皇家兵工厂制造,编号为T.423-T.425的坦克由维克斯公司制造。
演习中的Mk.IIA CS中型坦克
与Mk.I中型坦克一样,Mk.II也有一个类似支援型坦克的衍生型号。该型号的具体生产数量不为人知,但至少有一些Mk.IIA中型坦克以Mk.IIA CS中型坦克这一衍生型号问世。这些坦克大概率是由维克斯公司制造。英军本计划为每个连队派发2辆该类型坦克,然而,坦克的实际产量非常少。Mk.IIA中型坦克、Mk.IIA CS中型坦克与Mk.II中型箱式坦克一样,都在1929年坦克大丑闻后取消了为军队配备的打算。
澳大利亚部队所使用的Mark II*中型坦克特别版(20世纪40年代初停止服役)
Mk.II中型坦克系列的最后一批被用于出口。澳大利亚订购了4辆。总体来说,除了没有车长指挥塔外,为澳大利亚建造的战车与Mk.IIA中型坦克相同。这些编号为Mark II*中型坦克特别版的战车于1929年建造。一年后,苏联订购了15辆坦克。这些被称为英国工人的坦克值得另起一篇文章单独讲述。这些坦克除了装有一个额外的炮塔机枪以及同轴机枪支架有区别外,几乎与Mark II*中型坦克特别版相同。
1932年,演习中的Mk.II*中型坦克
坦克在使用期间进行了与Mk.IA*中型坦克类似的现代化改造。履带用表现更佳的3号履带替代,炮塔中的霍奇基斯机枪也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门同轴维克斯火炮。这些坦克被命名为Mark II*中型坦克。1932年,44辆坦克进行了另一次现代化改造。这些坦克被命名为Mark II**中型坦克,并安装带有无线电设备的大型炮塔尾舱。Mark II**中型坦克总重达14吨。一些Mark II*中型坦克也安装了无线电设备,但未加装炮塔尾舱。
Mark II**中型坦克,该坦克最先进的衍生型号
很难证实Mk.II中型坦克的具体建造数量。不同信息来源所记录的预留WD编号及信息有着很大出入。如果按照预留的编号范围(T.61-T.156,T.192-T.224,T.236,T.363-T.365 和T.418-T.427),坦克总数为142辆。David Nicolas 认为这一数字应该更少:1924年订购了58辆坦克,1925年19辆,1926年26辆,1928年10辆,另外4辆和15辆坦克分别由澳大利亚和苏联订购。总共131辆坦克,其中19辆用于出口。
1926年11月13日,在为英联邦自治领领导人举行的演习中,全新坦克首次亮相。后来,这些坦克频繁出现在视频中。1927年5月,John Fuller上校组建了实验型机动化部队,Mk.I中型坦克和Mk.II中型坦克成为此部队的核心力量。这种配备多类型坦克、小型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旅级部队概念在当时是超前的。
遗憾的是,在过程中这位上校遇到了诸多阻碍。首先,军队最高层有诸多反对该想法的人士。另一个问题是维克斯公司总工程师George Thomas Beckham爵士的离世。这位关键人物的缺失也使得新坦克更难以得到部署。1929年,坦克大丑闻导致该部队解散。Fuller 被迫退役,后来成为了一位知名军事理论家和历史学家。
20世纪30年代中期,检修中的Mk.II中型坦克
尽管结果如此令人失望,且大萧条导致军费开支急剧减少,但Mk.II中型坦克的生涯还远未结束。在当时,军方没有其他坦克作为替代品。尽管维克斯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初设计了性能更优越的坦克,但很难说Mk.II中型坦克要逊色很多。该坦克对各方面的要求都不高,舒适性强且耐用。它们帮助军队度过了最艰难的5年。在此期间,微薄的预算使英国坦克的发展停滞不前。
在服役期间,坦克逐渐发生变化。服役末期,这些坦克上安装了用于夜间行驶的大型车头灯罩。这些灯罩首先在第二辆Mk.II中型箱式坦克上进行测试。至20世纪30年代末,所有Mk.I和Mk.II中型坦克上都安装了灯罩。
覆盖着石棉板的皇家坦克部队第6营的坦克
两战间期的新一代英国坦克中,Mk.II中型坦克是首辆离开英联邦领土的。除了出口,还有一些运至了北非。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埃及的皇家坦克部队第6营收到五辆Mk.II*中型坦克。为了防止高温天气导致坦克过热,坦克外侧用石棉覆盖。后来,该营收到改进后的Mk.II**中型坦克。这些坦克上涂有双色涂装。有意思的是,涂装底色为银色,上层画有黑色条纹。这些坦克也安装了热带设备。
20世纪30年代末,在埃及的Mk.II**中型坦克
1938至39年,Mk.I和Mk.II中型坦克逐渐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英国将这些坦克重新投入战斗。原因很简单:至1939年9月1日,仅有大概79辆现代化巡航坦克备战就绪。战争需要的是数以千计的新坦克手,而新坦克却十分稀少且仍需磨合。因此,这些旧坦克不得不再多服役几年,供新人训练学习。最后当军队中满是新坦克时,这些旧坦克才最终全部退役。
1942年6月,在从锡瓦向马特鲁行军的过程中,一辆Mk.II**中型坦克被烧毁
两战间期英国大规模生产的坦克中,Mk.II中型坦克是唯一参战过的坦克。这一荣誉落在第6营的三辆坦克上。1940年,当意大利参战时,该营的坦克被运至利比亚和埃及边境的锡瓦绿洲,充当固定碉堡。坦克炮座周围安装了特有的附加装甲。
1942年,德国对马特鲁的攻势开始,因此,英军决定将坦克转移至此。在行军过程中,一辆坦克意外起火且被彻底烧毁。许多非洲军团的士兵和军官后来均在坦克旁边进行了合影留念。另外两辆坦克抵达马特鲁后被淹没在沙土中,后来被德军俘获。然而,由于损坏过度且缺乏弹药,德军从未使用过这些坦克。
德军没能长时间占领马特鲁。至1942年底,这座城市再次归属英国。坦克也随之返回,但再未投入使用。至今,还有一张美国士兵与坦克的合照。其中一辆大概率被收纳于阿伯丁坦克博物馆中。有一辆Mk.II*中型坦克保存至今。这辆坦克仍能正常运转,现由博文顿坦克博物馆负责维护。澳大利亚皇家装甲部队纪念馆兼陆军坦克博物馆中也存有一辆Mark II*中型坦克特别版。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坦克世界专区